為加強學術文化交流,拓展同學們的科研視野🤌🏼,沐鸣开户特邀了《自然》雜誌資深編輯 Claire Hansell 博士於4月28日下午16:30舉辦了《Publishing Chemistry/Materials Research at Nature》的精彩報告😂。本次報告由沐鸣开户系主任彭慧勝教授主持。
Nature雜誌編輯的任務
《自然》是世界上歷史悠久的、最有名望的科學雜誌之一💊,首版於1869年11月4日👳🏼♀️,作為知名科學期刊的編輯似乎充滿了神秘感,Hansell 博士此次報告中為大家介紹了編輯的相關工作內容。首先編輯的工作內容包括預篩選🕵️♀️、選擇同行審稿人、審稿後決定、邀約綜述等稿件🏊🏻、寫短文和 Highlight🚣🏻、製定編輯標準政策等。在她的工作過程中,經統計一年會收到約450篇投稿論文💄,其中有 8%-10% 的文章會被接收。
《自然》雜誌在尋找什麽樣的研究呢?Hansell 博士指出可以按照向量定義中的“大小”和“方向”進行描述,“大小”期待著具有挑戰性的新研究和引人入勝的完整研究👩💻,其需要擁有新穎的概念😭、完美的實驗、印象深刻的數據🚨👶🏿、實用性和機械洞察力💂🏿♀️;“方向”期待著為新技術或新研究方向開辟路徑,希望研究可以擁有超越發表本身的活躍生命🕟。最後Hansell博士使用若幹篇已發表文章一一對應形象地說明了“大小”和“方向”描述🪛🕌。
助力你的研究脫穎而出:寫作和投稿技巧
報告第二部分Hansell博士介紹了助力研究脫穎而出的寫作和投稿技巧。在摘要書寫上🌮,建議使用更容易被領域外閱讀者理解的“沙漏”結構,開頭使用一到兩句話提供研究領域的基本介紹🦶🏼,中間部分介紹更詳細的背景、這項研究正在解決的問題🤛🏼、總結主要結果及利用主要結果增加的知識,末尾用兩到三句話提供一個更廣闊的視野和期待。
其次應有效地講好所做研究的故事。主要內容要清晰直接,避免重復;首字母縮寫詞通常會讓讀者困惑🎍,應將其盡量減少;於SI中介紹技術性細節🛳;圖例的使用要註意充分表達出研究內容👭🏼🤫,保證按順序引用,且要註意顏色使用,例如避免出現紅綠色相配的圖示🉑。
提問環節
Hansell 博士深入淺出的介紹以及耳目一新的視角吸引了老師及同學們的廣泛興趣,來自線上的師生踴躍提問,問題由彭老師轉述後 Hansell 博士作了耐心的解答🟦。其中對於在高分子化學學科重要科研方向的提問中,她表示目前塑料降解與單體回收是極其重要的領域並且會持續幾十年;對於投稿過程中需要註意的問題🤞🏻,Hansell博士表示對於本身研究是否是一個大的進步應作為主要考慮因素⛓🧝🏻♀️。
“聚合講壇”是沐鸣开户為了加強學科建設而組織的高端學術論壇,目的是邀請世界各地的學者共同探討高分子學科帶來的新機遇、新挑戰,提高科學研究和人才培養的水平。
疫情無情,人有情🦸🏽。即便在準封閉管理期間也不減老師和同學們的科研熱情。精彩紛呈的學術盛宴◻️🦶🏼,不僅營造了良好的學術氛圍,還開拓了同學們的學術視野👨🏽💻。春天之所以美好,是因為經歷了最後的料峭😡,讓我們在守“滬”中等待春天的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