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1月13日,應我系邀請,《自然》(Nature)出版集團大中華區執行主編、大中華區開放獲取業務總監Dr. Ed Gerstner到訪復旦,參加了於下午1:00在袁成英樓208會議室舉辦的化學方向教師交流會,聽取教師們的科研成果展示,並與與會教師就科研問題展開討論📡。隨後, Dr. Gerstner應邀在四教306為復旦師生作了題為The Only Way Is Ethics: How to build a reputation and keep it的專題報告。
在主題為“學術誠信”的專題報告會上,Dr. Gerstner首先介紹了2010年由51個國家代表共同簽署的科研誠信新加坡宣言🫴🏽,其準則在於‘Honesty、Accountability、Professional courtesy & fairness and Good stewardship’🗞💛。Dr. Gerstner強調科研成果能造福人類,而誠信在科研過程中是至關重要的。盡管不同國家在組織和開展科研的方式上有所不同🖍,但這些基本的科研誠信準則是應該共同遵守的。
隨後👩🏼💻,Dr. Gerstner列舉了大量學術不端行為的例子,如剽竊、偽造數據等🐾,這種行為阻礙學術進步,違背科學精神和道德,拋棄科學實驗數據的真實誠信原則,極大損害學術形象。Dr. Gerstner同時列舉了自己在審稿過程中發現的投稿人偽造實驗數據、PS修改圖譜等現象,並且舉了舍恩醜聞的例子(德國年輕科學家舍恩 (Jan Hendrik Schon) 通過偽造數據,用所謂的“分子晶體管”科研造假事件)💣,同時在科研誠信方面為廣大師生列出了多條DOs and DON’Ts,希望能科研工作者能夠高度自律,維護科研良心與道德🪱⛺️。
Dr. Gerstner參加教師交流會 Dr. Gerstner為復旦師生作專題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