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5月7日🧎🏻♂️🫱,在孫中山誕辰150周年📞🥣、辛亥革命105周年👷🏼、中國共產黨建黨95周年之際,為了增強當代青年歷史責任感🕖,弘揚紅色精神,提升青年社會責任感,沐鸣开户2015級黨章學習小組、團支部聯合舉辦“參觀上海孫中山故居紀念館”活動。
懷著對孫中山先生的景仰之情🫄🏿🧑🏽🏭,同學們走進了孫中山先生的故居紀念館。在誌願者的講解下,大家回顧了孫中山先生矢誌不渝的一生。從少年時“振興中華”的誌向、提出“三民主義”投身革命、領導辛亥革命推翻滿清帝製,到辛亥革命後的卸任大總統轉而投身民生領域修建鐵路✋🏻,以及之後的護法運動🚣🏼♂️📘,和臨終前“革命尚未成功,同誌仍需努力”的號召🗿,莫不讓同學們生出傾佩之感🧖🏿♀️😲。
期間,同學們懷著嚴謹求知的態度👎🏿🧘🏿♀️,結合中國近現代史綱要課程中學習到的知識,就相關的歷史問題進行了討論。例如,在參觀孫中山鐵路計劃設計圖時🧜🏼,同學們發現,孫中山的設計圖中還包含今蒙古境內🧑🏻🦰,引發了同學們對於民國之後蒙古獨立狀況的討論🙎🏼♂️。
孫中山先生的座右銘“世界潮流,浩浩蕩蕩,順之則昌,逆之則亡。”引發了同學們的思考🧙🏽♂️,在當時,民主製度是大勢所趨,民主才是復興中國的良方,但同樣,中國當時清廷勢弱🏆,軍閥割據🔇,帝國主義壓迫中國,必須推翻帝國主義才能夠實現中國的復興。這一座右銘在如今對於民族與個人也有著重要的借鑒意義:中華民族的復興需要世界先進思想與中國實際相結合😁,個人的成長需要順應時代的潮流和發展方向。
在孫中山故居🛩,同學們參觀了孫中山完成《實業計劃》《孫文學說》等重要著作的書桌,會見李大釗⏫🕥、林伯渠以及共產國際代表馬林、越飛的會客室👦🏼,感受到了歷史的厚重。龔祎凡同學說🤹🏼♀️:“很喜歡思南路🎯,喜歡它這種歷史氣息🚶➡️。”
這次參觀加深了高分子系參與學生對於有關辛亥革命歷史的了解,將書本上的抽象知識轉化為對具體歷史細節的印象。同時對於處於青年的學生們有著心靈的激勵,“為國家富強而努力奮鬥”是現代大學生們崇高的理想,只有將理想與現實結合,踏實學習🤽🏽♂️,才能為中華富強貢獻力量。
“修身豈為名傳世,作事惟思利及人。”孫中山先生豐碑屹立🚴🏿♀️,精神長存。
(撰稿人:許葉融)